加入收藏 收藏网站 设为首页 设为首页
招生考试网
 招生考试网 - 2010年高考 - 分省高考动态 - 北京高考 - 正文
高考首页 福建高考 福建省质检 各省高考 历年资料 高考志愿 录取分数线 招生计划 高校招生 录取查询 招生章程 成绩查询 招生简章 高校专业 高考试题
高考作文 高考政策 高考辅导 招生专业 高考大纲 心理减压 高考状元 高招诈骗 高考工具 高中新课程 艺术高考 高校频道
各省高考:全国综合 上海春季 天津春季 古巴
 
2010年北京高考总体命题思路、考试改革方向和考试内容范围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2009-12-29 编辑:福建招生考试网 【字体:小 大】
邀请北京教育考试院副院长臧铁军、命题处处长张芃,为广大考生解读2010年北京高考总体命题思路、考试改革方向和考试内容范围。

人民网教育频道北京12月28日电 近日,北京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2010年北京高考《考试说明》。今晚,人民网教育频道与北京新闻广播《教育面对面》节目将联合邀请北京教育考试院副院长臧铁军、命题处处长张芃,为广大考生解读2010年北京高考总体命题思路、考试改革方向和考试内容范围。

    文字实录:

    主持人:朋友们,晚上好!欢迎收听《教育面对面》。2010年北京高考考试说明备受关注,与2009年相比,2010年的高考将有哪些变化?将如何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如何让考试说明指导考生的备考?今天我们邀请到北京考试院相关负责人为大家直播解读2010年的高考说明,同时指导考生备考。
    
    今天来到现场的有两位权威的高考专家,第一位是北京教育考试院副院长臧铁军,欢迎您。第二位是北京教育考试院命题处处长张芃,您好。就2010年北京新高考的话题,臧院长也是第二次来到我们《教育面对面》了,上一次是在10月中旬公布的2010年高考改革方案以后,第一时间您来到我们现场和听众直播交流。所以,非常感谢臧院长,包括张处长,今天来到新闻广播与广大的高三考生家长和教师们共同高考面对面,也欢迎听众朋友们发送手机短信与臧院长和张处长进行互动交流。
    
    按照臧院长上次在我们节目中所说到的,根据2010年北京新高考方案总体的要求,考试内容改革是明年北京高考改革的一个重点,与往年相比,明年高考会出现哪些变化?
    
    臧铁军:高考的改革不仅是考试形式的改革,考试内容的改革也是高考改革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前几天北京教育考试院公布了考试说明,实际上考试说明是考试内容改革的直接体现和说明,大家直接阅读说明就可以知道我们考试的内容改革是改在哪些方面。
    
    主持人:都体现在我们的考试说明。上周末咱们全市的考生应该都拿到了这本考试说明,所以大家也非常关注,到底这个考试说明有什么作用?考生如何使用考试说明指导自己的复习?
    
   臧铁军:考试说明是一份具体的操作性文件,因此考生和老师、家长都十分关心。从考生的角度来看,考试说明是考生复习备考的重要资料。从考试的角度看,它也是高考命题的一个依据,是高考命题的一个规定性文件,所以考试说明不仅明确了高考的性质、目标、范围以及相应能力的要求,也对考试的形式、题型和分值等做出了规定。2010年高考北京试卷在这些方面都不会、也不应该超出考试说明的范围。
    
    主持人:您刚才强调了是高考命题的依据,而且考试内容不会超出考试说明范围。既然考试说明这么重要,考生如何能很好地来使用它?
    
    臧铁军:简单地说,通过阅读考试说明,考生从总体上可以了解高考的要求,以便为参加高考做准备。比如各科考试范围是什么,包括哪些内容,哪些能力是高考中要考查的,这些能力的含义是什么,试卷的结构是什么?有哪些题型等等。考试说明中还给出了一些参考样题,主要是在历年高考试题中选出来的,目的是让考生能够实际感受一下高考试题,不至于因为题目表达方式和解题方式的考查方式陌生而影响发挥。所以,考试说明是考生了解高考的一种形式,不仅如此,毕业班的老师也要结合考试说明制定复习的计划,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进行高考的复习备考。
    
    主持人:所以说考试说明也同样是高三教师复习的一个指导。在复习当中,考生手中实际上是有自己的各个学科的教科书,如何处理好考试说明和教科书的关系,怎么样把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呢?
    
    张芃:我们知道,教科书和考试说明都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一般来说,考试说明选择课程标准中的一部分内容,说的再准确一点,就是选择它的主要内容,按照考试的一种需要进行整理,并且提纲挈领的加以表达,其中并不包括课程内容及学习的过程,而这些内容恰恰在我们的教科书里面都有了。所以,教科书是我们相关考试内容的一个载体。这样的话,我们考生在复习的时候,就要把考试说明和教科书很好地结合起来,要对照考试说明的要求,利用教科书一个部分一个部分,一个内容一个内容进行系统的复习。
    
    补充说一句,有些学科的教科书,采取了螺旋式上升的编排方式,相关的学习内容,也就是说同一个学习内容也可能分散在不同的教科书的某一册里面。
    
    主持人:特别是新课改之后,按照模块进行教学。
    
    张芃:大部分来说是一个模块就是一个教科书。这些内容在教科书里面,所以我们在复习的时候,要把这些分散的内容在不同教科书之间进行系统的整理、提炼。
    
    主持人:张处长的意思,就是考生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对照考试说明的要求用好教科书,因为教科书是考试内容的载体。2010年的高考也是新课程标准实施后的第一次高考,它的变化情况也是备受考生关注的。很多考生和家长朋友,包括高三的老师也特别想知道,明年的高考当中,在考生目标、考察要求等等有哪些调整、变化,对这样一些变化考生应该有哪些理解?
    
    臧铁军:明年的高考之所以要改革,其中一个直接的动因就是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参加明年高考的应届毕业生都经历了新课程的学习。这个新课程相对原来的大纲的课程,在课程目标、结构、内容,包括教学实施和评价管理等方面都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但是其中最根本的是课程理念的变化,或者说是课程观和教学观的变化,这就很自然地要求高考进行相应的改革和调整。从北京卷明年的考试说明来看,它在一定程度上虽然体现了继承性和稳定性,但是还是力求彰显新课程的理念,可以说它表现出这样几个方面的变化
    
    第一、关于考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过去主要从学科体系和学科能力出发,现在考试说明则是从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出发。比如在语文科的考试说明中,基本上是从学科能力的角度提出考察学生掌握和应用语文基础知识的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2010年的考试说明则是从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角度,提出了考察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所以大家看到,从能力的角度站得更高了,所以学生学习语文的视野也有更开阔了。
主持人:其他学科,特别是明年分值变化比较大的化学学科、生物学科,会有什么样的要求呢?

  臧铁军:事实上每一个学科都有类似这样的变化。比如化学学科,由过去的重视测试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一些掌握情况,转变为我们新的考试说明里面,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在测试考试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地检测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正面去呼应化学新的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改革要求,也就是课表里说的,由唯认知性的评价转向对科学素养的评价;由以甄别选拔为主要目的,转向以激励和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宗旨的这样一种评价。

  数学里面也有这种情况,比如说数学这个学科,它不仅特别关注学生的数学素养,而且还针对考生的个性心理品质提出了一些要求,这里面包括心态平和,合理支配时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解答问题,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体现锲而不舍的精神等等。

  其实考察的能力体系方面也有变化,根据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各科对能力体系都进行了构建、细化和解释,所以使考试说明的能力体系现在看起来更加通识、更加明确,也更加全面。比如说数学,以往要考察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这四种能力,现在调整为要考察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据处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六种能力,并且对每个能力的水平做了一个分层解释。

  为了更好地体现课标对综合能力语言的要求,比如说英语学科对听的能力,新增加了记录或加工所获取信息的能力。对读的能力新增加了理解句子,理解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的要求。对写的能力的要求,由原来的两条变成了三条,从这三条来看是更加具体,更加明确了。

  主持人:要求明确和具体了。刚才两位提到的各学科的一些考察能力的体现,更多的强调了一些学科的素养,包括一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能不能具体给考生指导一下怎么把握能力体系的考察方向,包括今后的高中生怎样来学习?

  臧铁军:在复习的时候,教科书还是学生最主要的依据,学生在学习中,通过教科书他知道知识是一个什么样的,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包括自己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能力在逐渐提高。在复习的时候,就应该把知识和能力结构化,串起来,使这些能力真正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这样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新的题目,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新背景,新事物的题目,都能够开启自己的知识储备解决这些问题。

  主持人:明年北京高考的范围和考试的内容究竟有哪些变化?特别是作为新课程显著特点之一的选修课在高考中如何体现?

  张芃:我简单说一下。根据新的课程标准的内容和要求,2010年的考试说明对考试内容、要求都做了相应调整。其实考试内容、考试范围的变化道理非常简单,就是因为学生学习的课程内容有了变化,所以,按照我们一般说的学什么考什么的这样一个逻辑,考试内容发生一定的变化是自然的。例如,明年我们高考文科数学将新增算法初步、统计,文科和增加了框图的内容,这些内容都是新课标基于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需要而增加的内容,原来的课程里面没有包括这些内容,所以新课程相对于原来的课程这是新增加的内容,这样一些内容是同学们学习过的,也被我们当做考试的内容。

  由于考试内容的这些变化,每一个学科都有。这些内容的变化,我们的考生通过考试说明相对比较容易了解,在这儿我就不多举例子了。


看了这篇文章的网友还关注以下文章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资料库
    ·第五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名单
    ·2009年世界大学排名100强名单
    ·第四批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名单
    ·2009年工程院院士所在地区分布
    ·2010年自主招生院校名单76所
    ·台湾拟承认学历的41所大陆高校名单
    ·国家211工程高校重点学科名单
    ·国家985工程高校名单及重点学科
    ·2009中国大学自然科学100强
    ·2009中国大学哲学20强
    ·2009中国大学医学50强
    ·2009中国大学文学100强
    ·2009中国大学社会科学100强
    ·2009中国大学农学50强
    ·2009中国大学历史学50强
    ·2009中国大学理学100强
    ·2009中国大学经济学100强
    ·2009中国大学教育学60强
    ·2009中国大学管理学100强
    ·2009中国大学工学100强
    ·2009年中国大学经济学100强高校名单
    ·全国重点大学名单
    ·西藏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陕西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
    ·甘肃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
    ·青海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宁夏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新疆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北京市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
    ·天津市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
    ·河北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
    ·吉林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
    ·内蒙古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
    ·山西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
    ·辽宁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
    ·黑龙江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
    ·上海市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
    ·江苏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
    ·浙江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
    ·安徽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
    ·福建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
    ·江西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
    ·山东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
    ·河南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
    ·湖北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
    ·湖南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
    ·广东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
    ·广西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海南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
    ·重庆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四川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
    ·贵州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
    ·云南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
    ·2009年可以开展网络高等学历教育招生的
    ·2009年度江西省高校新增教育部控制高职
    ·山西省2009年高职高专新增、改造、撤销
    ·江苏民办高校名单
    ·上海市民办高校名单
    ·黑龙江省民办高校名单
    ·吉林省民办高校名单
    ·辽宁省民办高校名单
    ·内蒙古民办高校名单
    ·山西省民办高校名单
    ·河北地区民办高校名单
    ·2008年全国各地民办普通高校名单
    ·军事院校(对地方招生)排名榜前十名
    ·普通高校农业类院校名单网址
    ·普通高校政法类院校名单网址
    ·医药类普通高校院校名单网址
    ·电子信息类普通高校院校名单网址
    ·财经类普通高校名单网址
    ·师范类普通高校名单网址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编报省级<独立学院五年
    ·中国校友会网2009年中国大学排行榜汇总
    ·2009中国高校富豪校友排行榜
    ·2009中国高校杰出政治家校友排行榜
    ·2009中国高校长江学者校友排行榜
    ·2009中国高校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校友榜
    ·2009中国高校院士校友排行榜
    ·2009中国高校科学贡献力排行榜